專題報導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
全新 GA104-300 繪圖核心 !!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NVIDIA 正式發佈全新效能級「GeForce RTX 3070」繪圖卡,採用全新「GA104-300」繪圖核心,升級新一代 Ampere GPU 微架構、具備 5,888 個 CUDA Cores、46 個 RT Cores 及 184 個第 3 代 Tesnsor Cores 與8GB GDDR6 記憶體,性能媲美上代 US$999 旗艦級 RTX 2080 Ti,但 RTX 3070 售價卻只需 US$499,開 2K 光追順暢打機不是夢,編輯部找來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Gaming OC 進行測試。

▲ GeForce RTX 3070 正式登場

NVIDIA 17 日正式發佈首款效能級「Ampere」GPU 產品、核心代號為「GA104」的「GeForce RTX 3070」,號稱是可以幹掉上代 RTX 20 旗艦級型號,採用 NVIDIA 的第二代 RTX 架構 Ampere,配備更多的CUDA Cores、更快速的第二代 RT Cores光線追蹤核心、更快速的第三代 Tensor 核心,以 US$499 定價提供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性能與功能。
全新 AMPERE GPU 微架構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E 繪圖卡 NVIDIA 正式發佈全新「GeForce RTX 3080」繪圖卡,採用全新「GA-102-200」繪圖核心,升級新一代 Ampere GPU 微架構、增至 8,704 個 CUDA Cores、第 2 代 RT Cores 及第 3 代 Tesnsor Cores 與10GB GDDR6X 記憶體,更換上創新的軸向式雙風扇散熱器,性能是 GeForce RTX 2080 的兩倍,官方定價 US$699、開 4K 光追順暢玩遊戲不再是夢。

▲ GeForce RTX 30 系列 (3070 / 3080 / 3090)

NVIDIA 17 日正式發佈首款「Ampere」GPU 微架構產品、核心代號為「GA102」的效能級「GeForce RTX 3080」,號稱是 NVIDIA GPU 史上最大的架構躍進,採用 NVIDIA 的第二代 RTX 架構 Ampere,配備更快速的第二代光線追蹤核心、更快速的第三代 Tensor 核心、全新 Ampere SM 串流多處理器及 GDDR6X 記憶體。
AMD 入門級 A520 平台 ASUS TUF Gaming A520M-PLUS 主機板 AMD 入門級 A520 主機板平台正式登場,I/O 規格與上代主流級 B450 非常接近,雖然 CPU 的 PCIe Lanes 同樣不支援 Gen 4、但系統晶片的 PCI Lanes 則由 Gen2 升級至 Gen3,由於 B450 並不支援 Ryzen 4000G APU,所以 A520 主機板成為新一代 APU 用家的入門首選。

▲ AMD A520 Chipset 編號為 218-0891015

AMD 18 日正式發佈全新 A520 系統晶片,定位入門級用家市場價錢由 US$50 起跳,為 AMD Ryzen 3000、Ryzen 4000G APU 及下代 Zen 3 微架構處理器做好準備,I/O 規格 A520 甚至更勝 B450 系統晶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 A520 與 X570、B550、 與 B450 系統晶片的規格差異,究竟 AMD A520 值得入手嗎 ?
8 核心 「Renoir」 APU 登場 AMD Ryzen 7 Pro 4750G 處理器測試 AMD 正式發佈全新 Ryzen 4000G APU 處理器,採用 7nm制程、核心代號為「Renoir」,升級 Zen 2 微架構令 CPU 性能較舊代 APU 明顯提升提升,整合經改良 7nm RX Vega 繪圖核心,性能直迫入門級 3D 繪圖卡,雖然 AMD 表明 Ryzen 4000G 只會針對 OEM 不作零售,但商用版 Ryzen PRO 4000 APU 會有 Tray 裝零售,HKEPC 編輯部找來 Ryzen 7 PRO 4750G APU 搶先試玩。

今年 1 月,AMD 正式發佈全新 Zen 2 微架構的 Ryzen 4000G APU Mobile 處理器,其出色的性能令不少玩家期待 Desktop 版本的來臨,雖然 AMD 已表明 Ryzen 4000G APU Desktop 版本只針對 OEM 市場不作零售,但商用版 Ryzen PRO 4000 APU Desktop 仍會作零售用途,據了解 AMD 不非希望 4000G APU 影響現有 Ryzen 3000 零售市場銷情,相信要等下代 Ryzen 4000 系列登場後 Ryzen 4000G 才有機會正常供貨。

AMD Ryzen 4000G APU 系列核心代號為「Renoir」,採用 SOC 單晶片設計、 TSMC 7nm DUV 制程,矽晶片尺寸約為 156mm²、內含 98 億個電晶體,單一晶片內整合 8 個 Zen 2 CPU 核心與 8 個經改良的 Vega GPU Computing Unit,相較 Ryzen 3000G APU 電晶體多了約 1 倍,但晶片大小縮減了約 25 %。
Ray Tracing、DLSS 2.0 遊戲實測 GIGABYT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Gaming OC 越來越多遊戲支援 Ray Tracing 技術,用家必需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系列的繪圖卡才能享受真實光線效果,而且在性能上難免會付出代價,幸好 NVIDIA® 推出了 DLSS 2.0 技術,在同樣的畫質設置下,開啟 DLSS 後能讓遊戲 FPS 提升最高達 75%,筆者這次借來 GIGABYT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Gaming OC 繪圖,實測 Minecraft 遊戲啟動 GeForce RTX™ 與 DLSS 2.0 後,在遊戲畫質及性能上有何差異。

隨著 NVIDIA® 在新一代 GeForce RTX™ 系列繪圖卡上加入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後,XBOX Series X 及 Play Station 5 亦先後宣佈將會支援實時 Ray-Tracing,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光線追蹤將會是遊戲的標配。但是在談論實時光線追蹤的效果前,先來重溫一下 NVIDIA® GeForce RTX™ 20 系列繪圖卡比上代多出的兩大單元。

NVIDIA® GeForce RTX™ 系列繪圖卡中最核心的部分,當然就是新增了負責 Ray Tracing 的 RT Core。在過去的 GPU 架構中,繪圖卡並無法對遊戲及圖形進行複雜的實時光線追蹤處理,NVIDIA® 經過過 10 年的研究及開發,終於在新一代「Turing」GPU 微架構中加入硬體光線追踪加速引擎 —「RT Cores」,結合 NVIDIA® GeForce RTX™ 軟件引擎,實現逼真的實時光線場景效果。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