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
US$299、GB206-250 繪圖核心 !!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顯示卡評測
文: Dominic Chan / 評測中心


主流級 GeForce RTX 5060 終於上市,MSRP 定價 US$299,採用全新 GB206-250 繪圖核心,擁有 3,840 個 CUDA Cores、30 個 RT Cores、120 個 Tensor Cores / Texture Units 及 48 個 ROPs,運算單元數目較上代提升了 25%,不過仍主要靠著 DLSS 4 多幀生成技術帶來 FPS 幀率大幅提升。HKEPC 編輯部找來了 GeForce RTX 5060,與上代 RTX 4060 作多方面效能對比測試。



主流級 GeForce RTX 5060 登場

 

 

IT快訊

 

NVIDIA 早前在 5 月 19 日發布了基於 Blackwell GPU 架構、核心代號 GB206-250 的主流級 GeForce RTX 5060,然而 HKEPC 編輯部做不到 RTX 5060 的首發評測,原因無他——因為 NVIDIA 除了沒有提供官方樣本外,亦沒有預早提供媒體版驅動程式。即使 HKEPC 編輯部在 19 日前已收到其他 AIC 廠商送測的 RTX 5060,在沒有驅動程式的情況下,仍不能提早測試顯示卡;等到 19 日驅動程式上架當日,整個編輯部亦已身處台北準備參加 Computex 2025,筆者要等到 Computex 完結後回港才可以開始測試工作,感謝各位讀者耐心等待。

 

RTX 5060 相較上代 RTX 4060,多了 25% 的 CUDA Core,同時由於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傳統 GPU 設計已無法以原生渲染方式維持理想的遊戲幀率,NVIDIA 改向 Neural Rendering 神經渲染技術發展,將 AI 技術導入遊戲應用中,Microsoft 亦宣布未來的 DirectX 將正式支援向量運算協作,全面解放 Tensor Cores 用於遊戲運算,GPU 硬體與 PC 遊戲界正迎來重大變革。

 

 

 

 RTX 5090 RTX 5090

 

 

NVIDIA 新一代 Blackwell GPU 非常著重於 Neural Rendering 神經渲染的性能提升,透過原生傳統渲染的一小部分成本生成絕大多數圖元。配合 DLSS 4 超解析度和 MFG 多幀生成技術,大幅提高遊戲幀率;再透過 DLSS 光線重建 (RR),利用先進的 AI 方法對缺失的細節進行降噪和重建,以更低的運算成本和記憶體佔用達成原生渲染級畫質。

 

此外,全新 Neural Rendering 神經渲染與 Neural Shaders 神經著色技術,將加速遊戲開發人員對 AI 的應用。例如,即時生成和創建各種地形、物理模擬、更複雜的 NPC 角色行為,甚至即時生成遊戲背景故事等。Blackwell GPU 正在改變整個 PC 遊戲的生態發展。

 

 

RTX 5060 Ti

 

 

 

與 RTX 4060 相比,NVIDIA GeForce RTX 5060 在 Shader Cores 性能提升大約是 5~6%,不過在 Tensor Core 全新 FP4 技術支援下,遊戲性能卻實現接近倍數增長,沒錯 !! 就是靠 DLSS 4 充撐場面。以下是 Blackwell GPU 的主要關鍵創新:

 

 

為神經渲染而生的全新 SM 單元︰大幅增強神經渲染運算能力。與 NVIDIA Ada GPU 相比,NVIDIA RTX Blackwell SM 在每個時鐘週期的整數數學輸送量提高了一倍,這對於提高神經著色中至關重要的位址生成工作負載性能極為有利。

 

全新第 4 代 RT Core︰Blackwell GPU 對 RT Core 架構進行了重大革新,帶來全新的光線追蹤體驗和神經渲染技術,進一步提升圖形性能。

 

全新第 5 代Tensor Core︰引入全新的 FP4 功能,能將 AI 輸送量提升一倍,同時將記憶體需求減半。此外,Blackwell 的數據中心級 GPU 還搭載第二代 FP8 Transformer 引擎,進一步提升處理效能。

 

NVIDIA DLSS 4︰全新 NVIDIA RTX Blackwell 架構支援 AI 多幀生成功能,能將 DLSS 4 的幀速率提升至上一代 DLSS 3/3.5 的兩倍,同時保持甚至超越原生畫質,並確保低系統延遲。

 

RTX 神經著色器︰引入小型神經網路至可程式設計著色器,開啟 GPU 圖形運算的新時代,為遊戲開發者提供更靈活的創作工具。

 

AI 管理處理器(AMP) - AMP 支援多個 AI 模型(包括語音、翻譯、視覺、動畫、行為等)與圖形工作負載同時共用 GPU,提升多任務處理能力。

 

GDDR7 Memory - GDDR7 ︰採用全新的超低電壓 GDDR 顯存標準,並使用 PAM3(脈衝幅度調製)信號技術,實現更高速的顯存子系統,同時進一步提升能效。

 

Mega Geometry 技術︰一種新的 RTX 技術,旨在大幅提升光線追蹤應用中的幾何細節,帶來更逼真的視覺效果。

 

 

 

GeForce RTX 5060 定價 US$299

 

RTX 5060 Ti

 

 

NVIDIA 於四月中同步公布了 GeForce RTX 5060 Ti 及 RTX 5060 的售價,RTX 5060 的定價為 US$299,維持上代 RTX 4060 的水平,然而因應全球關稅不穩定的局勢,MSRP 售價的實際參考意義可能有限。

 

 

 

TSMC 4N 制程 NVIDIA GB206 繪圖核心

 

NVIDIA GB206 繪圖同樣基於全新 Blackwell GPU 微架構,並應用於 GeForce RTX 5060 Ti、GeForce RTX 5060 及 GeForce RTX 5070 Laptop 產品之中。由於今代仍維持採用 TSMC 4N 制程,CUDA Core 運算單元的數目提升幅度相當有限,加上時脈亦相差無幾,因此傳統光柵圖形運算性能只會有小幅度提升,主要的遊戲性能提升仍是來自第 4 代 RT Cores 與第 5 代 Tensor Cores,光線追蹤性能以及神經渲染運算能力大約提升了近 1 倍。

 

 

RTX 5060 Ti

 

 

GB206 GPU 晶片規模與上代 AD106 大致相約,晶片尺寸為 181mm²、電晶體數目為 219 億個,數字與上代 AD106 非常接近。完整的 GB203 晶片包含了 3 個圖形處理集群 (GPC)、18 個紋理處理集群 (TPC)、36 個串流多處理器 (SM),總計 4,608 個 CUDA Cores、36 個 RT Cores、144 個 Tensor Cores、144 個 Texture Unit 及 48 個 ROPs 單元。

 

GB206 GPU 還包括 72 個 FP64 核心(每個 SM 配備兩個),這些核心並未在上圖中描繪。此外,FP64 的 TFLOP 速率是 FP32 操作 TFLOP 速率的 1/64,並包含少量 FP64 核心及極少量的 FP64 Tensor Core,以確保任何包含 FP64 代碼的程式能夠正常運行。

 

 

INNO3D RTX 5060 TWIN X2

 

 

GeForce RTX 5060 採用經刪減的 GB206-250 晶片,僅包含 3 個圖形處理集群 (GPC)、15 個紋理處理集群 (TPC)、30 個串流多處理器 (SM),總計 3,840 個 CUDA Cores、30 個 RT Cores、120 個 Tensor Cores 及 120 個 Texture Units;GPU 預設時脈為 2,280MHz、Boost 時脈為 2,497MHz,最高 TGP 為 145W。記憶體採用了 28Gbps 的 GDDR7 顆粒,配備 128-bit 記憶體介面、總頻寬為 448GB/s。

 

值得注意的是,GB206 僅支援 PCIe 5.0 x8 介面,如果使用在 PCIe 3.0 舊平台只能運作於 PCIe 3.0 x8,有機會引致 PCIe 頻寬不足問題令性能略為下降,建議搭配 PCIe 4.0 或以上的主機板使用。

 

 

GeForce RTX 5060 vs GeForce RTX 4060

Graphics CardGeForce
RTX 4060
GeForce
RTX 5060
GPU CodenameAD107GB206
GPU ArchitectureNVIDIA Ada LovelaceNVIDIA Blackwell
GPCs33
TPCs1215
SMs2430
CUDA Cores / SM128128
CUDA Cores / GPU30723840
Tensor Cores / SM4 (4th Gen)4 (5th Gen)
Tensor Cores / GPU96 (4th Gen)120 (5th Gen)
RT Cores24 (3rd Gen)30 (4th Gen)
GPU Boost Clock (MHz)24602497
Frame Buffer Memory Size and Type8GB GDDR68GB GDDR7
Memory Interface128-bit128-bit
Memory Clock (Data Rate)17 Gbps28 Gbps
Memory Bandwidth272 GB/sec448 GB/sec
ROPs4848
Texture Units96120
L1 Data Cache/Shared Memory3072 KB3840 KB
L2 Cache Size24576 KB32768 KB
Video Engines1 x NVENC (8th Gen), 1 x NVDEC (5th Gen)1 x NVENC (9th Gen), 1 x NVDEC (6th Gen)
TGP (Total Graphics Power)115 W145 W
Transistor Count18.9 Billion21.9 Billion
Die Size118.9 mm²181 mm²
Manufacturing ProcessTSMC 4nm 4N
NVIDIA Custom Process
TSMC 4nm 4N
NVIDIA Custom Process
PCI Express InterfaceGen 4 x8Gen 5 x8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