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VIDIA 正式發佈全新「GeForce GTX 1660」主流級繪圖卡,與 Ti 版本同樣採用「TU116」繪圖核心,但運算單元數目作出刪減,內建 1,408 CUDA Cores、88 個 Texture Units,換上舊有 6GB GDDR5 記憶體,官方定價格降至 US$ 219 美元,性價比相較 Ti 版本更吸引,編輯部今次找來 GIGABYTE「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繪圖卡進行性能對比測試,對手將會是 AMD 的 Radeon RX 590 繪圖卡。
GIGABYTE 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
收到由 GIGABYTE 送測的是全新「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繪圖卡樣本,採用 WindForce 三風扇散熱器,具備三枝擁有「Direct Touch GPU」技術的複合式導熱管配以「Alternate Spinning」防擾流風扇,更加入了鋁金屬框架及金屬背板設計加強散熱效果,強大而全面的散熱方案能讓 Boost Clock 較長時間保持在高水平,絕對不是一般雙風扇版本可以媲美。
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繪圖卡,尺寸為 28cm x 11.6cm x 4cm,Dual Slot 的設計能減少佔用 PCIe 擴充空間,並擁有較大機箱相容性,頂端設有「GIGABYTE」標誌的 RGB 燈效,支援 RGB FUSION 2.0 新一代燈效同步技術,信仰十足。
非公板 PCB 設計、6 + 2 相供電
拆下散熱器後,可以看到 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採用自家非公板設計、 6 + 2 相供電模組,相較公板擁有更多相數平均分攤電流負載,能有效降低每組 MOSFET 的工作溫度。
GPU 供電部份每相採用 1 顆 AON6414A (50A) MOSFET 與 2 顆 AON6354 (82A) MOSFET,GDDR 供電採用 GStek GS9216 (12A) MOSFET,配搭日系 Nichicon 5K 小時固態電容及全封閉電感,用料不俗。
WindForce 三風扇散熱器
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採用經改良的 WindForce 雙槽散熱器,具備 3 個 8cm 獨特刀鋒造型導流風扇,配合 3 支結合傳統溝槽與銅粉燒結兩種複合物的導熱管,令熱傳導性能提升約 29%,加上 Direct Touch 設計讓導熱管與 GPU 晶片的接觸面積最大化,大幅提高熱源散熱速度。
散熱器新增「Alternate Spinning」風扇設計,中間與相鄰的風扇轉向是相反的,令風扇之間的風流方向相同,減少擾流發生並增強風壓,同時具備半被動式風扇控制系統,當 GPU 溫度低於 60°C 或處於較低負載時,風扇將會保持完全靜止,提供零噪音的最佳體驗。
型格鋁金屬背板
為加強繪圖卡的 PCB 剛性及散熱效果,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加入了鋁金屬框架及金屬背板設計,除了能加強 PCB 負重強度以免因彎曲而受損外,同時金屬框架和背板能覆蓋著記憶體顆粒及相關元件,降低運作溫度及提升產品穩定性,亦令產品外觀更加型格。
全新「TU116-300」繪圖核心
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採用 NVIDIA 「TU116-300」繪圖核心,基於 12nm FFN 制程及 VLSI 超大型積體電路優化,內建 66 億個電晶體、Die Size 約 284mm²,相較上代「GP106」繪圖核心約 44 億個電晶體、Die Size 約 200mm²,規模明顯大幅提升。
與 Ti 版本的「TU116-400」繪圖核心比較,同樣擁有 3 個 GPC 圖形處理群,但由 12 個 TPC 紋理處理群集減至 11 個,共有 22 個 SM 串流多處理器,總數 1,408 個 CUDA Cores 及 88 個 Texture Units,成為兩者運算性能的主要差異,同樣不具備Tensor Cores 及 RT Cores,不支援 DLSS 深度學習超級採樣及 RTX 光線追蹤技術。
核心時脈方面,GIGABYTE「GeForce RTX 1660 GAMING OC」 繪圖卡並沒有預設超頻,核心時脈為 1,530 MHz Base Clock、1,785MHz Boost Clock,支援 GPU Boost 4.0 技術可因應負載自動超頻至更高時脈,最高 TDP 為 120W,僅需要一個 PCIe 8-pin 外接電源,建議使用 450W 以上的電源供應器。
換回 GDDR5 記憶體顆粒
記憶體方面亦與 Ti 版本不同,「GeForce GTX 1660」換回 GDDR5 記憶體顆粒,記憶體時脈為 2,000MHz,在 QDR 技術下其傳輸速度高達 8Gbps,同樣為 192-bit 記憶體介面,總頻寬合共 192.1GB/s。
GeForce GTX 1660 Family Comparison Chart
GeForce GTX 1660 | GeForce GTX 1660 Ti | GeForce GTX 1060 | GeForce RTX 2060 | |
Architecture | Turing | Turing | Pascal | Turing |
Manufacturing Process | TSMC 12nm | TSMC 12nm | TSMC 16nm | TSMC 12nm |
Transistor Count | 6.6 Billion | 6.6 Billion | 4.4 Billion | 10.8 Billion |
Die Size | 284mm² | 284mm² | 200mm² | 445mm² |
GPCs | 3 | 3 | 2 | 3 |
TPCs | 11 | 12 | 10 | 15 |
SMs | 22 | 24 | 10 | 30 |
CUDA per SM | 64 | 64 | 128 | 64 |
Total CUDA Cores | 1408 | 1536 | 1280 | 1920 |
Tensor Cores per SM | - | - | - | 8 |
Total Tensor Cores | - | - | - | 240 |
RT Cores | - | - | - | 30 |
Base Clock | 1,530MHz | 1,500MHz | 1,506MHz | 1,365MHz |
Boost Clock | 1,785MHz | 1,770MHz | 1,708MHz | 1,680MHz |
Memory Type | GDDR5 | GDDR6 | GDDR5 | GDDR6 |
Memory Size | 6GB | 6GB | 6GB | 6GB |
Memory Interface | 190bit | 192bit | 192bit | 192bit |
Memory Clock | 8Gbps | 12Gbps | 8Gbps | 14Gbps |
Memory Bandwidth | 192.1 | 288.1 | 192 | 336.1 |
ROPs | 48 | 48 | 48 | 48 |
Texture Units | 88 | 96 | 80 | 120 |
L2 Cache | 1536KB | 1536KB | 1536KB | 3072KB |
TDP | 120W | 120W | 120W | 160W |
支援 DisplayPort 1.4a、HDMI 2.0b
GIGABYTE「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提供了 3 組 Display Port 1.4A,單一線纜最高支援 8K@60Hz,支援 VESA DSC 1.2 規格,「TU116-300」繪圖核心能支援 1 組 8K@60Hz 輸出,另提供 1 組 HDMI 2.0b 顯示輸出,最高支援 4K @ 60Hz、 HDCP 2.2 規格。
支援 AORUS Engine 控制套件
附連 AORUS Graphics Engine 工具軟體,用家可以自行調校繪圖卡時脈及風扇轉速等設置,發揮繪圖卡的終極運算潛能,提供快速方便的自動掃描超頻功能,簡單一個按鍵就能把 Boost 時脈自動提升,對超頻設定不熟悉的用家也能體驗超頻帶來的強大效能。
Fusion RGB 燈效同步
燈效方面,GIGABYTE「GeForce GTX 1660 GAMING OC」設計偏向沉實低調,只有繪圖卡頂端的「GIGABYTE」標誌加入 RGB 光效,支援新版 RGB Fusion 2.0 控制套件,能夠配合其他支援裝置進行 RGB 燈效同步,幫助用家打造無違和感的信仰燈光系統。
燈效方面,支援「Static 靜態」、「Pulse 脈動」、「Flash 閃爍」、「Double 雙閃」和「Color Cycle 色彩循環」五個不同模式,以及可以調整自訂的燈效速度及亮度。
散熱測試︰
散熱方面,在室溫約為 25°C 的環境下採用「Zero Fan」模式閒置 30分鐘,GPU 溫度約為 44°C。採用 Furmark 進行 3D運算負載測試,經過約 30 分鐘 GPU 完全負載後風扇自動調整至 65%轉速,最高溫度約為 64°C,能夠讓 GPU 時脈保持在 1,920MHz,散熱表現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