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真假防藍光測試!!
Philips SoftBlue 防藍光技術解析
文: Matthew Chan / 評測中心


LCD 屏幕都會發出藍光對眼睛造成傷害,長期直視會造成慢性黃斑部病變,甚至有可能導致視網膜細胞脫落,造成不可修補的傷害,Philips 為減少有害短波藍光推出 SoftBlue 技術,究竟與其他品牌的軟體防藍光技術有何分別,本文將會針對 SoftBlue 防藍光技術作出剖析。



什麼是有害藍光!?

 

SoftBlue

 

光線中人眼可察覺的部份稱為可見光,通常人眼可感的波長范圍介乎 400nm 至 700nm 之間,根據光量子能量公式「E=hc/λ」,波長越短、能量越強,因此越偏向藍色光譜的光線能量越高、穿透力越強,根據醫學研究指出,眼睛長期暴露於 380nm 至 450nm 藍光光譜下,會導致 ipRGC 本質性光敏感視網膜細胞損傷,進而引發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等永久性損害。

 

SoftBlue

 

現今大部份 LCD 顯示器產品已轉用 WLED 白色背光元件,為了維持高亮度及精準的色彩,其光線的藍色光譜值峰約為 440nm,對於需長期對著 LCD 顯示器工作的用家根本是別無選擇,因此各大 LCD 廠商均推出防藍光技術,甚至作為重要賣點之一,究竟這些防藍光技術是如何實現?

 

 

 

軟體濾藍光?!

 

市面上很多 LCD 產品均標榜具備防藍光技術,但其實絕大部產品均是在軟體方面著手,在硬體層面上並不具備防藍光能力,從能量的觀點來說,將畫面的藍色強度降低,有害藍光的數量就會減少,但同時顏色會出現嚴重失真度,如果濾除 100% 的藍光,那麼藍色的物體看起來就會變成接近黑色的顏色。

 

Softblue

由於軟體防藍光會造成物像偏黃,使視覺產生顏色誤判,一般建議濾除率不宜過高,尤其是影像處理等相對著重色準的工作,並不能啟動軟體防藍光,因此透過軟體方式的防藍光效果其實並不理想,更多的醫學報告指出,長期處於偏色狀態會導致精神疲勞、色彩認知偏差與異常等問題。

 

 

 

Philips SoftBlue 防藍光技術

 

有別於一般的減淡藍色的、調暗屏幕的軟體濾藍光技術,Philips「SoftBlue」防藍光技術是由源頭入手,透過改變 WLED 的光合成減少有害藍光,同時不會造成偏色、色彩失真等現像,但由於是名字上有 Soft 這個字,不少用家會誤以為是軟體防藍光,只能說廠方改名真的有點智障。

 

SoftBlue

 

WLED 其實是由氮化鎵激發出的藍色光子,透過混合綠色及紅色的螢光粉後,達成 LCD 所需要的白色背光,其藍光的主要能量值峰集中於 440nm,這種光源對眼睛容易造成傷害,Philips 透過專利「SoftBlue」防藍光技術改良WLED 的物料,令所發出的光譜變成藍光,其能量值峰拉長至 460nm,令 380nm 至 450nm 藍光光譜大幅減至只有 10% 以下,並取得 SGS Labs 及 TUV Rheinland 測試認證。

 

Softblue

 

由於藍色光譜波長改變,採用傳統的螢光粉將會出現嚴重偏色,Philips「SoftBlue」防藍光技術重新調整為黃色及紅色的螢光粉配方,從而達至與傳統 WLED 相同的白光平衡,令顏色在不失真的情況下大幅減少有害藍光,不過相較傳統 WLED 技術成本較高。

 

根據 SGS Labs 的測試報告,短於 446nm 的藍色光譜有效減少約 64%,短於 432nm 的藍色光譜大幅減少 84%,380nm ~ 410nm 藍色光譜則近乎零,並且不會出現顏色偏差、色溫偏黃及偏綠等問題。

 

 

 

真假防藍光測試

 

為驗証 Philips「SoftBlue」防藍光技術真偽,我們找來了 Philips S 系列 24 吋 LCD 顯示器 (圖右方),產品型號為「241S6EHAB/69」,同時找來一台聲稱具備防藍光技術的 V 牌 LCD 顯示器,進行防藍光測試對照,將顯示屏設定完全重置至出廠設定後,並將屏幕亮度調至最高。

 

Softblue

 

採用一片可過濾 445nm 或更短的有害藍光測試鏡片,鏡片鍍上一層特殊反射膜將藍光反射出去,圖左方 V 牌 LCD 顯示器雖然號稱具備防藍光,但當測試鏡片放在白色位置時,由於 445nm 或以上的藍光被濾除,因此會出現嚴重偏黃的現像,證明其藍光的主要能量值峰集中於 445nm 或更短的光譜,長期慢性照射容易造成眼睛損害。

 

SoftBlue

左邊 V 牌的測試結果  

 

同樣的測試放置於 Philips SoftBlue LCD 顯示器,由於是透過 WLED 光合成的改良,因此在 445nm 有害藍光測試鏡片下,白色位置並不會出現嚴重偏黃現像,證明其白光主要能量值峰並非來自 445nm 或更短的光譜,是貨真價實的硬體防藍光設計。

 

Softblue

Philips SoftBlue 的測試結果

 

 

 

軟體濾藍光對色彩的影響

 

經查證後發現,V 牌 LCD 顯示器在硬體層面上並不具備防藍光能力,而是透過軟體方式將畫面的藍色強度降低,有害藍光的數量就會減少,效果無法與硬體層面的防藍光技術比較,而且啟動後顏色會出現嚴重失真。

 

 

在預設的情況下,其 Blue Light Filter 並不會產生作用,用家需要在設定中自行調整 Filter 強度,測試影片可以看到不同強度的 Blue Light Filter,相較正常色溫出現不同程度的偏黃情況。

 

 

編輯評語︰

 

現代人上班長電時間使用腦工作,回家後用電腦玩遊戲看影片,長時間使用顯示器會令眼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為保障眼睛健康在選擇 LCD 顯示器,防藍光技術已成為不少用家在購買的主要考量之一,軟體防藍光顯示器雖然價格較便宜,但預設情況下並不具備防藍光效果,啟動濾藍光功能時會出現顏色嚴重失真度。

 

Philips SoftBlue 顯示器則在源頭入手,透過改良 WLED 的物料,重新調整了綠色及紅色的螢光粉配方,在色彩不失真下實現減少達 90% 有害藍光效果,但成本較高令售價較昂貴,絕對是一分錢一分貨,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防藍光,別當眼睛有事才來後悔。

文: Matthew Chan/評測中心
發表評論